1款孕妇用品检出甲醛 纺织品甲醛含量的认识
国家质检总局昨日通报2016年11种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检情况,质检总局针对网络销售的女式内衣、休闲服装、羊绒针织品、羽绒服、背提包、床上用品、厨房机械、电水壶、豆浆机、电饭锅、移动式插座等11种电子商务产品组织开展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
针对女士内衣抽查了68家企业生产的69批次产品,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23.2%。检验了纤维含量、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耐水色牢度、耐酸汗渍色牢度、耐碱汗渍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和拉伸弹性回复率等9个项目。经检验,共有16批次产品不合格,主要质量问题是:13批次产品纤维含量不达标、1批次产品甲醛含量超标、1批次产品pH值不合格、1批次产品耐酸汗渍色牢度不合格、1批次产品耐碱汗渍色牢度不合格。其中一款商标为贝莱康的剖腹产专用收腹带被检出甲醛超标。
纺织品在生产过程中要经过前处理、印染、后整理等多道加工工序,导致纺织品中存在残留甲醛。
例如纺织品的印染工序,为了提高染色牢度,需要进行固色处理,常用的是阳离子树脂型固色剂Y和固色剂M,它们是双氰胺和甲醛的缩合物,含有较高的游离甲醛。
因此,经过固色处理的染色织物上会含有甲醛;
另外,纺织品在防皱整理中经常使用的抗皱整理剂一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简称2D树脂,主要是为了提高纤维素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防皱、防缩性能。
2D树脂是经过环构化反应和羟甲基化反应2步法合成的,而羟甲基化反应是通过加入甲醛来完成的。
采用2D树脂整理难以避免织物或服装上存在游离甲醛,并且在服用和储存过程中织物上树脂分子中的羟甲基发生水解,还能产生甲醛。
甲醛可通过呼吸、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引发多种疾病。
国际国内采用的有关甲醛含量的测试方法标准主要有:
[1]日本标准JISL1041∶2000《树脂整理纺织品试验方法》(含甲醛含量测定方法)。
[2]中国标准GB/T2912.1-1998《纺织品甲醛的测定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GB/T2912.2-1998《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二部分:释放甲醛(蒸汽吸收法)》。
[3]美国标准AATCC112-1998《织物释放甲醛的测定:密封瓶法》。
[4]国际标准ISO/DIS14184-1998《纺织品甲醛的测定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ISO/DIS14184-2-1998《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二部分:释放甲醛(气相吸收法)》。
[5]英国标准BS6806Part1∶1987《纺织品的甲醛部分:甲醛总量的测定》、BS6806Part2∶1987《纺织品的甲醛第二部分:游离甲醛的测定方法》、BS6806Part3∶1987《纺织品的甲醛第三部分:释放甲醛的测定方法》。
[6]德国标准DIN53315∶1996《皮带检验皮带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7]德国官方方法§35LMBGB82.02-1∶Jun1985《释放甲醛的测定》
2016-11-08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