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代替化石能源的海域可燃冰试采?

      上海千实科技资讯:海域可燃冰试采,有可能成为我们今后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其实,可燃冰并非都像冰块一样。在地球上,绝大多数的天然气水合物其实都和泥沙混在一起。此次南海神狐海域试采成功的就是一种泥质粉砂类型矿藏,可以说是未来具商业价值的一种。
  海域可燃冰试采,有可能成为我们今后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5月18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蓝鲸一号”钻井平台宣布: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
  背景:
  从5月10日起,源源不断的天然气从1200多米的深海底之下200多米的底层中开采上来,点燃了全球大海上钻探平台“蓝鲸一号”的喷火装置。这是我国首次、也是全球首次对资源量占比90%以上、开发难度大的泥质粉砂型储层可燃 冰成功实现试采。当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全体参研参试的单位和人员表示祝贺。
  今年5月10日9时20分,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开始,5小时32分钟后,试采点火成功。截至18日,经试气点火,本次试采已连续产气超过一周,高产量3.5万立方米/天,平均日产超1.6万立方米,累计产气12万立方米,天然气产量稳定,甲烷含量高达99.5%,完成预定目标,试采取得圆满成功。 18日上午,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蓝鲸一号”上向世界宣布:中国在神狐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
  何为可燃冰:
  和人们熟悉的海底石油、海底天然气田相比,可燃冰要神秘得多。但这种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却是标准的“高潜力”能源。它燃烧值高——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明显高于煤炭、石油,燃烧污染却又比煤、石油小,更加清洁环保。它资源储量丰富——可燃冰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域,以及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下面。估算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可燃冰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是世界瞩目的战略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试采现场指挥部总指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叶建良说。
  可燃冰是如何形成的?
  目前人类已探明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海底和冻土带,要形成可燃冰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原材料、温度和压力。
  其次,必须是低温条件,可燃冰在0到10 时生成,超过20 就会分解,变得“烟消云散”。因此,无论是在海底还是陆域的冻土带都要满足这一条件。
  后,必须要在高压条件下才能生成。在0 时,需要30个大气压才可以生成可燃冰。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副主任邱海峻:在神狐海域1200米水深以下,200米左右,只要有合适的低温高压环境,就能形成水合物,而且只要气源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就能形成很富集的矿体,这是规律。
  在原材料、温度、压力三者都具备的条件下,可燃冰晶体就生成了。除了海底,科学家在大陆的冻土带也发现了可燃冰。我国是世界上个在中高纬度高原冻土带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的国家。
  可燃冰藏在哪?
  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能源矿产地质调查报告》的新数据,我国可燃冰预测远景资源量超1000亿吨油当量,开发前景广阔。那么这些可燃冰到底都藏在哪里呢?
  在《中国能源矿产地质调查报告》中提到的可燃冰资源量,包括海域可燃冰和陆域可燃冰。
  2013年在我国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发现超千亿方级可燃冰物矿藏,2015年神狐海域再次发现超千亿方级可燃冰,而且矿藏分布广、厚度大、饱和度高,为我国可燃冰试开采提供了重要参考靶区。2015年,我国利用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首次在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发现了可燃冰活动的标志——活动“冷泉”,并成功获取了可燃冰样品。
  意义:
  海域可燃冰试采,有可能成为我们今后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其实,可燃冰并非都像冰块一样。在地球上,绝大多数的天然气水合物其实都和泥沙混在一起。此次南海神狐海域试采成功的就是一种泥质粉砂类型矿藏,可以说是未来具商业价值的一种。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我们开始就瞄准了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广泛利用前景的这一个类型。虽然难度很大,但是我们开发成功之后,它的广泛利用更具意义。

2017-05-19 14:44